記者26日從國家能源局獲悉:截至8月底,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36.9億千瓦,同比增長18.0%。其中,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11.2億千瓦,同比增長48.5%;風電裝機容量5.8億千瓦,同比增長22.1%。我國太陽能、風電裝機已達約17億千瓦,相當于70多個三峽電站的總裝機。1至8月份,太陽能、風電新增裝機合計超2.8億千瓦。
9月24日,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發表視頻致辭時,宣布中國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。其中明確,到2035年,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30%以上,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020年的6倍以上、力爭達到36億千瓦。
“2024年7月,我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.1億千瓦,超過煤電裝機規模,提前6年實現2030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目標。”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黨委書記、院長李昇認為,新目標不僅是對國內能源結構優化的戰略安排,更是對全球氣候治理的積極貢獻。
李昇介紹,技術進步與成本下降為風電光伏規模化發展奠定基礎。我國新能源通過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,實現技術快速進步,風電和光伏發電效率持續提升,度電成本顯著下降。當前,我國市場主流的n型TOPCon光伏電池平均轉換效率達到25.4%,屢次刷新世界紀錄;陸上風電機組最大單機容量達到16兆瓦,海上風電機組最大單機容量達到26兆瓦。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充分的市場競爭,使我國新能源產品具備全球競爭力。
據悉,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,風電、太陽能發電產品出口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,風電零部件產量占全球70%以上,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全球占比超75%。完整的產業鏈、領先的技術和持續創新能力為未來發展提供堅實保障。(丁怡婷)